|||
东北三省加漠河十四天专列之旅游记之九
漠河鄂伦春人的虔诚感天动地
来趟漠河,想亲眼见见原装的鄂伦春人,可惜行程不安排。
也就只能通过参观坐落在漠河县北极村的鄂伦春民族博物馆,在照片和实物上,大致了解一下生活在极寒世界里鄂伦春人的前世今生。
鄂伦春民族博物馆,是一座集声、光、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与原始民族文化完美融合的博物馆。
博物馆占地面积近八百平方米,由七个依次排列外型呈“仙人柱”的展厅组成。
馆内展示的主题分别是:兴安猎神、猎民人家、游猎兴安、神秘萨满、质朴民风、文体活动和崭新生活等七个主题,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鄂伦春民族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过程。
博物馆展示了很多鄂伦春民族所用的工具,所穿的皮草及他们生存的状况等。
馆内通过百幅图片、数百件实物,突出展现了鄂伦春族在长期狩猎生活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,神秘悠远的宗教信仰,古朴简约的民风民俗,自强不息、勇敢强悍的民族精神。
鄂伦春人是中国人数最少的民族。
鄂伦春人,如今只有三千人左右,主要分布于东北各地,与汉人同化,相融相交。
博物馆外形,造型独特,体现的是鄂伦春人原始居住 “ 仙人柱 ” 的房屋样式。
鄂伦春民族自古祭拜北斗七星。
我参观了鄂伦春民族博物馆,虽说对鄂伦春人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,但我通过仔细观看图片、实物和文字介绍,有三点感触非常深。
一是通过照片和实物,观察到鄂伦春的生存方式和着装穿戴,我间接了解到中国最北的县城漠河,自然环境是异常的残酷,鄂伦春人早期的生存方式,几近原始。
漠河到底有多冷,我们这些有生之年才来一次的外乡人,是无法感同身受当地漠河人所说零下五十度的极寒天气。难怪生活在漠河的人,至今大概有八万人左右。让我敬佩这些现在还在残酷自然生存环境下生存的漠河所有人。
二是看到馆内数百年来腐败的清政府,为了皇家政权的生存,宁肯牺牲国土与俄罗斯签订那么多耻辱的不平等条约,使得中国丧失了那么大面积的领土,甚至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出海口。
不由的让我进一步想到,我来漠河找北,如果我生活在数百年前,我要找的北,比如今的北,还要更北和更远,甚至能找到贝加尔湖那里。
数百年甚至上千年,中国和北方接壤的俄罗斯,这头强盗式的北方巨熊,一而三再而三地呑噬了多少中国肥沃的土地,至今不理解的是,中国为什么要和丝毫无信用的俄罗斯人打的那么火热?也让我不理解在东北三省有关景点转悠时,地接导游对俄罗斯人所做的评价。
三是看到世世世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,居然信仰是的萨满教。纵观这个星球,信仰多种神的萨满教民族,大多对自然界中有灵性的生物,普遍充满着敬畏和崇拜。
在萨满教看来,这世间的万事万物,皆有灵性。鄂伦春人由于自然环境所限制,虽然以猎杀动物来维持生存,但他们懂得过度滥杀猎物,会遭到神的报应和谴责。他们在维持生存的前提下,对自然界的动物,在猎杀方式上,保持了适度,克制了贪心。
鄂伦春人这些与生俱来的生存观念,使他们与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动物和睦相处。动植物的品种与数量,始终保持着平衡发展。鄂伦春人的虔诚,感天动地。
那像任何神都不信的汉民族,没有底线地对任何动植物滥杀滥伐,什么都敢吃,什么都敢做。
我有时带着气想,这世上应该多一些类似鄂伦春这种大山里诞生的民族,少一些汉民族里什么都不信仰的汉人,或许我们的自然和社会,至少比现在会更加和谐、更洋溢生机和更充满敬畏。